电话:邮箱:
欢迎访问三亿体育官网网站  

中国道家的理想社会在奥地利实现了

2024-02-06 产品中心

产品简介

  第一级是法家社会,它假定所有人都是潜在罪犯,靠严酷的法律和监督来警戒威慑大众,实现高压下的秩序。

  第二级是儒家社会,它假定一部分人是君子,一部分人是小人。君子有道德自律性,去教化小人,实现等级之下的秩序。

  第三级就是道家社会,它假定多数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、遵守规则,从而不需要政府和强制,实现自发秩序。

  在多数国家还处于第一级社会,少数国家进入二级社会,而奥地利却已经实现了三级社会的目标——道法自然、无为而治。

  我举几个例子:在奥地利,几乎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,无论是私营还是国营的,都不设置检票员,甚至都没有扫码和投币的机器。

  那你怎么买票、上车怎么检票呢?说来你都不信:在手机app上买票,买完点一下“已使用”,至于你哪站下、坐多长时间,全靠你自觉。

  地铁更夸张,我们习惯的安检和闸机在奥地利是完全不存在的。地铁站一走进去下楼梯就是站台,直接上车,我去了二十多个国家,也是第一次见。

  多数国家地铁不设置安检,但极少数国家连闸机都不设,全球应该不超过五个。奥地利就是这里面之一,而且从没听过有什么地铁袭击事件。

  这样的优点是坐地铁效率特别高,我待的地方离市中心五公里。但坐地铁十分钟就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维也纳古城区,就跟去楼下散步一样。

  当然,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们仍旧是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,别贪图那点小便宜。万一被抽查到还是要罚款,虽然这种概率极低,可能半年都遇不到一次。

  在因斯布鲁克的大街上,能常常看到一些商家直接把货物放在街边供人选购,在无人看着的情况下,你需要自觉拿东西进去结账。

  另外这边的摄像头极少,街上更是看不到交警,但司机开车却非常文明。任何十字路口,行人只要有过马路的意愿,汽车一定会停下来礼让。

  奥地利的马路因为规划的比较早,很多地方自行车道和汽车道是重合的。在一些狭窄的路段,汽车要跟在自行车后面走。

  我经常遇到这一种情况:后面的车跟了我一路,但是一直没按喇叭,我扭头看到怪不好意思,赶紧停在路边让他先过,展示中国人的礼貌。

  在因斯布鲁克和许多地方的主教堂里,拍照是需要收费的,而且还不便宜,要一欧元。但投币的地方没人管,你是否买票只有你心里和上帝知道。教堂里的其他收费项目,比如油灯也是自觉付款点亮的。

  还有就是有些快餐店打饮料是全自助的,两欧元可以不要钱续杯喝到饱,你买了便宜的饮料偷偷打更贵的饮料也没人管你,不过吃完东西要把盘子放到指定地点,全靠自觉。

  我就在想,如果这种商业模式放在国内会咋样?恐怕不出几天就得被老头老太太喝破产了,以后出门不用带保温杯,直接拿着汉堡王杯子去自助喝到饱。

  这样宽松的管理,假如没有个体的自律,根本不可能维持。从世卫组织数据看,奥地利的重度犯罪率全球排名前十低,是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。

  奥地利能形成如此自律的社会氛围,一是富裕程度高、贫富差距小、生活不卷,奥地利的公立教育免费且优质,失业有80%的工资补贴,生娃政府发钱,还有优质的医疗养老资源。

  二是奥地利的社会原生秩序没有经历过彻底的破坏。即使参与了一二战也不算主战场,所以其长年累积的社会契约得以保存和逐渐完备,形成了自发秩序。

  很多人以为奥地利这种国家排外或者外来人口较少,所以能保持社会稳定。事实上,维也纳三分之一人口是外国人,42%的人口出生在国外或者有外国血统,这种多元性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,而维也纳依然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。

  其实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,欧洲一度陷入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氛围中,欧洲人认为民族主义是团结社会的纽带。在二战结束后,多数欧洲国家抛弃了民族主义,却没有陷入混乱失序,因为有更古老稳定的契约秩。

  这种文化特质在别的地方非常罕见,多数人无法从表面看到的。笃信制度万能,认为移植制度就能解决社会问题,走向欧洲式发达文明,只是一厢情愿。

  欧洲的制度并不难学,他们的政府并不高效,而真正让社会运转的是大家内心约定俗成的契约。说直白点就是在没有一点监督的情况下,大家自觉遵守规则、道德自律的能力。

  这也是法律的本质:法律不该是强迫,而应该是社会契约。法律由多数人的意志制定,并在此基础上被多数人遵守,因为它符合人们的需要和长期福祉。

  人们为什么自觉遵守法律?不单单是出于高尚的道德,更重要的是人类能通过遵守法律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,他们相信别人也会如此对自己。诚实和老实会获得奖励,因为多数人都会这么做。

  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地利有一大堆严格琐碎的法律,却没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来监督,却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原因——法律服务于人民,而人民能从遵守法律中获得切实的好处。

  一般来说,人口越多的国家形成契约的难度越高,因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过于复杂,意见难以统一。奥地利在一战后虽然失去了往日帝国的荣光,但却强化了自己的“约定俗成”。

  这就是老子的理想社会——小国寡民。《道德经》中是这么写的: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
  奥地利人的生活状态能这样形容:两耳不闻窗外事,在牢固安稳的秩序下,享受自己的生活,不必害怕未来.....

  人生的痛苦之一,就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感,以及无论你多么努力最后付诸东流时的幻灭感,稳定的预期是幸福的源泉。

  仝麟阁,前财经记者,发表文章累计超过200万字。千万级报道作者,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。研究领域为政治、历史、经济和社会问题,在多家咨询和教育学习管理机关任兼职讲师,现居奥地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