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来,国内养生大军队伍不断扩充,“人到中年,保温杯泡枸杞”成了网络火爆的段子,调侃之余也充分证明了枸杞是最具人气的养生食品。
2018年11月17日,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“一带一路”中医药文化周上,来自玉门的“三微技术”富硒枸杞在展出时获得不小肯定。
为大家解读小小枸杞因何走出国门,备受国内外中医药学者青睐?近日,记者正常采访了马超龙雀牌富硒枸杞研发生产商——甘肃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。
玉门,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工业城市,曾经赫赫有名的中国石油的摇篮,是中国石油人不忘的记忆。如今,富硒枸杞成了甘肃省玉门市的一张崭新名片。近年来,玉门市依托枸杞种植基地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打通下游销售渠道,做大做强枸杞品牌,推动枸杞产业迈上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市场化发展的快车道。
玉门盛产的富硒枸杞与一般枸杞相比,肉厚多糖,富含硒元素,营养价值更高。玉门市按照“建基地、树品牌、抓龙头、拓市场”的发展思路和“企业+基地+协会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通过产业培育、主体引领、技术支撑、市场拓展等措施,快速推进枸杞产业化发展。
目前,玉门市枸杞种植培养面积达23万亩,预计年产枸杞干果总量2万吨,产值近8亿元,纯利润可达4亿元,可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%以上。全市已有枸杞生产加工公司44家,产品主要销往广州、上海、浙江、宁夏和台湾地区。从全国枸杞种植分布看,甘肃枸杞种植培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,玉门枸杞种植培养面积占甘肃枸杞种植培养面积的三分之一,成为全国20万亩以上的第三大枸杞主产区。
2018年11月9日,在陕西杨凌举办的第2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,马超龙雀牌三微技术富硒枸杞荣获“后稷特别奖”,也是本届杨凌农高会上甘肃唯一的获奖农产品。该枸杞被品鉴者称赞:口感甜润,品质上乘,品种稀有。甘肃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年初刚成立,董事长杨忠行事更加严谨,“拿了奖项不能沾沾自喜,一定要充分的发挥企业优势,继续开发枸杞核心技术,拿出更多让大家信赖的产品。”
“甘肃中农和润立足玉门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,已在玉门内昌马、下西号、花海建立了三大标准化示范基地,基地面积6200亩,辐射带动2万亩优质产区,高品质富硒枸杞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向天南海北。”杨忠向记者介绍,甘肃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微生物纳米硒肥、微生物酶、微电水在农业领域应用研发与推广的企业,他们将“三微”技术应用在富硒枸杞的种植、加工的多个环节。
“高品质的农业,第一步是要好土壤,这样作物果实才好!我们是全国第一个通过高科技微生物纳米硒肥在枸杞上的应用。”杨忠介绍,公司研发出了微生物纳米硒肥和微生物酶,它不仅改良玉门的盐碱地,增加微生物修复土壤,促进枸杞根部生长发育,增加树干抗性,进而提升果实品质,使得果实富硒抗氧化,并延长保鲜期。“这样的富硒枸杞,具有硒元素和微生物酶对人体养生健康的双重作用。”
“我们的核心专利技术‘微电水’完美实现了枸杞清洗和制干的绿色追求。”杨忠表示,在枸杞生产行业传统的制干清洗中,一般用食用碱来清洗,但用‘微电水’来清洗,不仅清洗掉果实表面的灰尘、果蜡,还起到杀菌消毒作用,避免了工艺流程中的二次污染,实现了无碱枸杞的生产。
除了“三微”技术,甘肃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还提出“枸杞银行”,这个新潮的概念让记者眼前一亮。据介绍,枸杞银行是一种采取市场化运作,吸收农民手中枸杞“储蓄”,“储户”可凭“存折”随时提取、折现,是一种新型的枸杞经营业态。“农户走进枸杞银行,就好像走进了银行的储蓄所,只不过存取的内容从现金变成了枸杞。”
记者了解到,“枸杞银行”承担了代农储存、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等各种功能。“枸杞银行”的最大优点是存取自由,可以每时每刻提取存货或兑现。其次是保值增值,农户在存枸杞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,也能够准确的通过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。最后是以物兑物,兑换方便。农民凭“存折”可在“枸杞银行”兑换不同品种的农产品或其他商品。
“通过公司的技术指导,严格按照要求生产,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枸杞的质量,统一化运作不会让枸杞的品质出现较大的差别。”据杨忠介绍,公司以科学技术创新绿色安全为理念,与中国农业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、河西学院、酒泉市林科所等大学和科研机构,展开广泛深入合作。公司组建成立了专家及教授工作站,从土壤改良、品种引进、栽培管理到包装加工进行全方位技术提升,实现“生态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、品牌化”生产。
近十年来,玉门枸杞不仅成为当地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进军的种植领域,还吸引着许多外地人到这里从事枸杞种植与采摘。6月底至9月是玉门枸杞的丰收季,每年摘枸杞季节都急缺劳动力。虽然每年丰收时节都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玉门,但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,无法完全将土地上的硕果财富变成实际收益。“这些枸杞摘不了,就只能烂在地上。”说到采摘问题,杨忠一脸愁容。
河南是人口大省,每年枸杞丰收季,从河南到玉门的摘枸杞大军有3万~5万人,自然是采枸杞大军中的重头戏。临近6月底,很多河南老乡像候鸟一样,飞离乡土来到甘肃玉门,在这里度过两个多月的“避暑”时光,待9月份枸杞采摘以后,他们会陆陆续续带着收获的喜悦返回故里。
“我们为采摘大军们在衣食住行方面,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务保障计划,由政府从中监管,确保工人们的劳务合法权益。”据杨忠介绍,公司在卫生保健、疾控管理、薪水发放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规范制度,这样做才能够避免“包工头”在工人薪水中大量抽成。
更加人性化的是,公司将工人分成50人一个单元,按照区域划分进行细化饮食。“如果你们都是一个乡村的,喜欢吃米饭就由专人做米饭家乡菜,每个地方的饮食上的习惯不一样,这样让大家在工作时也能吃得舒心。”杨忠坦言,玉门枸杞丰收季的用工难也成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。
据悉,立足甘肃玉门独特的资源禀赋,顺应高端消费需求和大健康产业,致力于从“田间”到“舌尖”的富硒枸杞全产业链打造,中农和润在全国第一个将“三微”技术应用于枸杞生产与加工,生产出绿色健康、更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富硒枸杞,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向绿色功能性富硒枸杞生产的跨越。
科技为先,匠心为魂,品质为本,兴农为愿,坚持“绿色、共享、创新”。正如杨忠所说,中农和润正在通过富硒枸杞产加销全产业链运行和高端品牌塑造,建设中国枸杞新高地,创建产业运行新模式,积极引领和保障食品安全,推动产业升级,为我国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,为玉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。①